像我这样生长在基层家庭的孩子,自小都会听到父母说:「学一门手艺,找一份稳定工作,将来便不愁食饭了。」手艺工夫虽然不一定是粗活,但也需要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。年轻时代我总觉得这不像在空调办公室般自在,那时候开始知道蓝领工人好像不如白领文职般被人看重。
据说工人需要劳动苦干,因而大多穿着粗厚蓝布的服饰,渐渐而产生蓝领的名号。相对而言,穿着西服或白衬衫在办公室上班,流汗的机会比较少,因而形成了白领一族。工作本来无分贵贱,所谓「行行出状元」,蓝领与白领各有所长,互补互助,可是日常生活上却出现一些差异。
内地剧《光阴里的故事》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青岛为背景,男主角毕来福在高中时期的学业成绩不俗,有望在高考获得佳绩而晋身理想大学。然而,来福养父从事的国营自行车厂生意欠佳,旗下工人的家庭都受影响。来福不想养父出外兼职而过度劳累,故此没有参加高考而暗中报考自行车厂,决意投身劳动阶层成为蓝领工人,早点挣钱来担起家庭责任。
这样的戏剧桥段放在今天的社会,也许不容易叫家长和年轻人接受。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成为白领,不要从事蓝领的粗重工作。然而,当下社会的白领其实也不轻松,不再单纯在办公室处理桌面上的事情,不少白领也要走出空调间,出外推销、联系,与客户会面。穿着西服在户外猛烈阳光之下走来走去,个中滋味也不好受。奔跑业绩也是好些白领的职责,工作压力是有苦自知。
香港今天是劳动节假期,所有在职人士都受法例保障而获得休假。前两周的复活节却非如此,蓝领没有法定假期。这是回归前的政府遗留下来的问题,确实不太公平。特区政府已经着手修订雇佣条例逐步增加法定假日,希望将来蓝领和白领都能享有相同福利。
网友评论
1条评论去澳门玩百家乐
回复谁说不好跟谁急